说到出行,除了“一二一”(也叫11路车,就是走路)之外,代步工具多了去了,一个轮子的、俩轮子的,仨轮子的,四个轮子的……地上跑的、空中飞的、水中行的……加气的、喝油的、充电的、利用新能源的……不胜枚举。不过时间上溯至上世纪50至80年代,选择余地就少得多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那个年代可可托海矿区人民是如何出行的,不要太羡慕哦!
一、自行车
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在中国可谓是结婚三大件之首(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据说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在当时的可可托海自行车的普及率也相当高,是矿务局职工上下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接送孩子、买面买米、野游钓鱼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永久、凤凰、飞鸽这些象征“高大上”的品牌在当时的可可托海极为普遍,骑车的人大多技术高超,一辆经典的“二八”自行车上最多的时候有六个人哦(前面的横梁上俩小孩,爸爸骑车,后面的铁架座位上坐着妈妈,身前抱一个,身后还背着一个~~)
当时自行车要上牌照,发《自行车证》,还需年审,跟现在的汽车一样。
70年代矿务局女职工骑自行车上下班
职工下班途中闲聊(拍摄于年,黑白照片已逐渐被彩色照片替代)
二、公共汽车
对于下图的车,老可可托海人必定印象深刻,这是当时矿务局的通勤车,行车线路往返于河南的工业区与河北的生活区之间。通勤车方便了矿区职工的上下班,尤其是在三九严冬。如今,稀有公司的班车仍然奔波于河南、河北之间,为职工们服务着。
矿区职工列队乘坐班车上班
八十年代中期的矿务局班车
今日接送稀有公司职工上下班的班车
三、马、马车/爬犁、驴车、骡车
大家都知道哈萨克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在摩托车、汽车都是稀罕物的年代,马也是可可托海少数民族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那时候如果你技术过关的话完全可以马代步,让马路看上去更加像“马路”。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坐马车、驴车、骡车,在冬天的马爬犁是很赞、很常见的交通工具,最可贵的是,它属于客货两用车,又能坐人又可拉货。哪怕是在今天,仍然可以看见山里的哈萨克族老乡在冬日里乘着马爬犁到小镇上购物。
骑马的小伙最帅、最阳刚,有木有?
在可可托海他拉特村参加冬季冰雪文化节的骑手们
新疆日报记者坐马爬犁去可可托海四矿采访
乘着马爬犁去演出的图中
没错,今天依旧能在可可托海看到这样的马爬犁
四、其他车
下面出现的车,虽不像现在这般普及,但在当时的可可托海也算是常见。如果走的路远了,人力、畜力定然远远不及机械动力车来的方便快捷。首先出场的是拖拉机,尽管不适合远行,但在小镇范围内活动活动没有任何问题。出远门的话,恐怕就要坐汽车了,吉普车、老解放、大轿车都是出行的选择。
在80年代,开一辆小四轮在街上溜一圈也是相当“拉风”的事
军用吉普车
80年代中期已有各式的小汽车
卡车用处大(图为在卡车上搭建的临时主席台)
五、飞机
可可托海从六十年代便拥有自己的机场,据载,老机场始建于年,坐落在富蕴县吐尔洪盆地,距可镇约23公里,仅供小型客机起降使用。前身为新疆航空公司的南航新疆分公司于年11月1日,正式开通了乌鲁木齐至富蕴航线,主要为可可托海矿区服务,对矿区及当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受可可托海稀有矿、三号矿停产及矿区职工的外迁影响,于年停航。
可可托海民航局旧址,门前的巴士往返于可镇和机场
停在可可托海机场的小飞机
飞机从吐尔洪的机场起飞
近年来,随着富蕴县矿产资源开发和可可托海国家级地质公园旅游知名度的提升,客流量迅速增加。年,富蕴机场迁建工程项目立项。年8月1日,富蕴可可托海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富蕴结束了21年的停航历史。游客们来可可托海旅游又多了一种更快捷的方式。
富蕴可可托海机场
来源:矿区新视界
想了解更多新疆信息,
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