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数千年来“铜、铁、煤”等重要资源更是被载入史册;说到这或有朋友联想到了山西,尤其是大同的煤矿更是被世人津津乐道,然而还有一处矿脉,不仅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甚至曾被列为“国家机密”,这里就是位于新疆的“可可托海”。
新疆“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中部,准格尔盆地边缘,这里景色美得让人窒息;“可可托海”,蒙语中的意思是“蓝色河湾”、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绿色丛林”,这些足以让人无限憧憬。乍一看,“可可托海”的旅游资源似乎更为丰富,可谁又能想到,在这片美景中竟然隐藏着巨大的“地下宝藏”;也正是这座矿脉的发现,甚至改写了我国历史。
粗略的讲,可可托海在发现之前,这里只是毗邻阿尔泰山脉的一座小山丘,年(或许更早)当地人在这里发现了宝石,从此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开始了采矿活动;当然,那时人们开采的多是玉石,直到勘探队有了更为惊人的发现。原来,这里的地下并非只有“宝石”,其资源含量极其丰富,丰富到令全世界轰动;简单来说,目前人类已知的“有用矿物”大概有余种,这里就蕴藏了80多种。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一个小山丘,矿藏种类多有什么用,关键还要看‘量’。”这话倒是不假,如果仅是“种类多”,开采却很困难的话,那可可托海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之所以这里曾被列入“国家机密”,当然是指矿藏的“量”,其出产的各类有色金属、矿物、以及各类稀有金属,一句“地质矿产博物馆”足以形容了吧?圈内的朋友或许听过“3号矿”这个词,似乎代指的就是可可托海,这话虽然不够具体,但大抵也是实情;因为“3号矿”资源之丰富,产量之高甚至影响了新中国的发展。
简单来讲,可可托海“3号矿”是座伟晶岩脉矿坑,世界上已知的多种“有用矿物”,这里就“盛产”86种,其中“铍”资源量更是居全国首位,除此外,铯、锂、钽的含量分居第五、六、九位;“3号矿”的资源种类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
这么说似乎仍难以说明其资源丰富,换种方式表诉:自年开始,可可托海已经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开采,结果各类矿藏含量仍十分惊人,就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当然,“取之不尽”是夸张之言,如此形容,不仅说明这里资源丰富,也反映出了我国对资源开采的谨慎、合理。这里还有一则小故事,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新中国之初,各项科技还不够先进,“矿产冶炼”相对落后;当时可可托海“3号矿”出产的矿物,其提纯度仅达到六成左右。
直白点讲,就算提纯后的“矿渣”,其依然含有极其丰富的资源,这就引起了日本的觊觎;当时日方提出一个“诱人”的条件,以猪肉和粮食对“3号矿”的矿渣进行等重交换。说到这或有朋友说“这有什么‘诱人’的,好像中国没有‘猪肉和粮食’一样”;还真别说,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以猪肉和粮食“等重交换”提纯后的,看似没用的矿渣,这在当时来说,用“诱人”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当然,日本的小算盘早被我国领导人和科学家看穿,尽管“猪肉和粮食”十分诱人,但最终还是拒绝了;用当时矿区人们的话讲“宁愿饿死,也要把日本馋死”,矿渣也随即被封存。还不仅如此,历史上曾有一段“中苏蜜月期”,当时苏联科学家也参与了“3号矿”的开采;但随着局势的转变,苏联不仅撤走了专家及技术,我国还欠下了52亿的外债急需偿还。
就在此时,可可托海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华儿女的不断努力下,“3号矿”出产了大量珍贵资源,为我国偿还了20多亿的债务;试想,当时债务总额52亿,一个“3号矿”就偿还了20多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可可托海资源之丰富,品类之珍贵。还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3号矿”不仅为我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更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资金基础。
再说今天,著名的“神舟”系列航天工程,所用材料有相当一部分来自“3号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可托海“3号坑矿”俨然就是一座英雄矿、功勋矿,用文字甚至已经难以形容其杰出贡献了。今日的可可托海已是地质公园的一部分,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到此参观游览;如今的“3号矿”深米,长米,宽米,积水漫到矿坑腰部,边壁上呈螺旋状的盘山道,似乎仍在讲述那段峥嵘岁月。
0年,“可可托海地质公园启动建设,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年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