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岩画精粹图解第十章阿尔泰山岩画

北京较好的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448290.html

作者:卫斯

阿尔泰山中西部古岩画群

布尔津县山区岩画:围猎图

布尔津县吐鲁克岩画:群羊放牧图

一、富蕴县唐巴拉塔斯洞窟彩绘岩画“祭祀狩猎图”

祭祀狩猎图:位于阿尔泰山东段南麓、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拉塔斯(也人称其为:唐巴勒塔斯)村。海拔米的半山腰山岩上一岩洞内,洞窟宽4.9米、高3.2米、深4米。洞壁上赭绘了一幅祭祀狩猎图。此图赭绘猎人两个、野骆驼一只、野马一匹、男女舞蹈者三十人、脚印一个、印记一个(图二百一十二)。

两个猎人一个赭绘于洞前右壁拐弯处,一个赭绘于洞的右壁稍前处。右壁稍前处的猎人为一女性,她有三根角饰,手持弓箭,身躯呈三角形,两脚叉开,高10厘米、宽(连弓箭在内)16.5厘米。洞前右壁拐弯处的猎人为男性,他头戴尖顶帽,手持弓箭,两脚叉开,正挽弓搭箭瞄准前方。此人有尾饰,身躯直桶形,高17厘米、宽(连弓箭在内)18厘米;弓高13.5厘米、箭长7厘米。女猎人左面的野骆驼身长16厘米、高8厘米;野马身长18.5厘米、高6厘米。

男女舞蹈者主要分成四组,洞窟正壁有两组:

第一组位于洞窟正壁左面,五人形成环形。个个都有尾饰,两手均左右向下斜伸,双脚叉开。左边人高32厘米、宽13厘米;左上人高22.5厘米、宽11厘米;右上一人高27厘米、宽9厘米;下排中间一人高28厘米、宽12厘米;右下方饰两个角的人高25厘米、宽13厘米。这五个人步调一致,动作整齐划一。

第二组位于洞窟正壁中间,四人一组,分上、下两排,其舞蹈动作和第一组基本相同。只是这四人均无尾饰。上排一人,高26厘米、宽12厘米;此人右面有一个印记,高20厘米、宽12厘米。下排三人,左面一人高24厘米、宽10.5厘米;中间一人高19厘米、宽16厘米;右面一人高26厘米、宽12厘米。这三个人手拉着手,斜着身体在跳。除第一组右下方一人外,两组舞蹈者似乎都戴有尖顶帽,都在严肃认真地跳。有学者认为:这是信封萨满教的原始民族在狩猎出发前举行的巫术祈祷仪式(苏北海:《新疆岩画》26页)。在第二组下排舞蹈者的左面还有一个脚印,高12厘米、宽7.5厘米。这种脚印在原始社会是常见之物,与神话传说履足迹而孕有染,其内涵表现出生殖崇拜。在洞窟正壁的右面,有一个饰双角的舞蹈者,他高18厘米、宽12厘米。两腿叉开,左臂下斜,右臂平伸,臂上直立三根棒状物,中间一根高11厘米;两边各高9厘米。这个装饰特别的人正是主持狩猎前后进行宗教仪式的巫师。

第三组舞蹈者位于洞窟右壁,分上、中、下三排,共十四人。上排六人、中排三人、下排五人。上排和下排共十一人头上都有三根角饰。女人下身好像穿有裙子,身躯赭绘成正三角形;男人身躯是上下一桶。由此可知,上排左面第一个是女人,第二个是男人,依此循序为一男一女相间排列,然后男女都两臂舒展,以手相连,叉开两脚,踮步同行,舞姿何等优美。上排跳舞者从左往右,尺寸依次是:1、女性:高10厘米、宽12.5厘米;2、男性:高19.5厘米、宽11厘米;3、女性:高10.5厘米、宽10厘米;4、男性:高13厘米、宽11厘米;5、女性:高13厘米、宽10厘米;6、男性:高13厘米、宽9厘米;下排跳舞者从左往右,尺寸依次是:1、男性:高12.5厘米、宽9厘米;2、女性:高14厘米、宽12.5厘米;3、男性:高10厘米、宽10厘米;4、女性:高15厘米、宽11厘米;5、男性:高13厘米、宽10厘米。中间一排跳舞者共三人。左面一人高10.5厘米、宽9厘米;中间一人高10厘米、宽6厘米;右面一人高9厘米、宽8厘米。其中左面两人的舞蹈动作均作两臂平伸、双脚叉开状。右面一人则是两脚叉开、双手斜向上举,与上、下两排舞蹈者手拉着手连在一起跳舞不同,而是各自放开手脚尽情欢跳。

第四组舞蹈者位于洞窟入口拐弯及右壁前部,共五人。在洞窟入口靠右拐弯处赭绘有三人、靠里面的两个人头饰双角,两脚叉开,双手向上斜举,欢呼雀跃。靠里第一人、即野马后面的人高19厘米、宽6厘米;第二个人高18厘米、宽5.5厘米。洞窟入口靠右第一人头饰四角有尾饰,此人高19厘米、宽10厘米;双臂朝下微敞,两腿叉开,也在跳舞。洞窟右壁前部、即手持弓箭男猎人的左面有两个人也在翩翩起舞。其靠里面的一个人双手斜向上举,两脚叉开;此人与男猎人之间那个有尾饰的人,也是一手向下、一手稍举,舞步轻轻、动作优美。第四组舞蹈者与两个男女猎人和一峰野骆驼、一匹野马所形成的画面,反映的是围猎者归来收获甚富,围绕着猎获物跳啊、唱啊、的喜庆场面。

这幅描绘祭祀狩猎前后场面的巨幅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信奉萨满教的原始民族在集体狩猎出行前和狩猎载物归来后所举行的宗教仪式。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的那样:在原始社会“各部落都有自己部落规定的节日和一定的祭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阿尔泰岩画:牧群迁徙图

二、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唐巴拉塔斯)岩画“牧归图”

唐巴拉塔斯、或唐巴勒塔斯,哈萨克语意为石头章子,或有文字的石头。

放牧图:在喀拉布勒根乡唐巴勒塔斯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幅情深意切的牧归图。画面左方是一个头戴尖顶帽的骑马人,有一条小狗迎着他跑过来;小狗上方有一只飞禽,飞禽左方绘有两个“”符号;小狗的右方是一个戴尖顶帽、穿长袍、着长筒靴的人;此人的上方也有一只飞鸟(图二百一十三)。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家人迎接放牧者归来的情景。画面布局合理,构思巧妙。充分表达了草原牧民殷切盼望亲人早日放牧归来、全家团聚的心情。

三、富蕴县杜热乡徐云恰耳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狩猎图:在杜热乡徐云恰耳海拔米处,有一块高1米、宽5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猎人和两只大角羊。猎人位于画面右方,高14厘米、宽7厘米;弓高6厘米、箭长3厘米。他头戴尖顶帽,有尾饰;右腿前弓、左腿后蹬、挽弓搭箭,正瞄准前面领头的一只大角羊。此羊身长9厘米、高12厘米;猎人跟前的一只大角羊身长、高均为7厘米(图二百一十四)。

这幅作品反映的情况是:即便是古代狩猎,猎人也是选择肥大的野兽为目标。作品构图简单,却主题明确。

放牧图两幅:

1、在杜热乡徐云恰耳一块高1米、宽6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骑马牧人和五只北山羊。骑马牧人位于画面右下方,马身长12厘米、高6厘米;马上人高5厘米。画面上虽然只刻绘了五只羊,但代表的是一大群羊。俗话说:三五成群,三只羊可以代表一群羊,那么五只羊自然可以代表一大群羊了(图二百一十五)。

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是:一个牧人骑着马赶着羊群到牧场去放牧,半道上羊群分了家,一伙羊跟着领头羊继续走,少数羊跟着另一只大角羊往另一个方向跑。牧人发现情况不对,立即策马迂回到羊群的后面进行吆赶,此时一只跟错了队伍的大角羊,听到牧人的吆喝声,似乎迷失了方向,掉头就往相反的方向走,岂不知还是不对。牧人张开双臂,上下挥动,让它拐回。此情此景,形像十分生动。

2、在杜热乡徐云恰耳一块长1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三个骑马牧人、一条牛、两只鹿、四匹马、八只北山羊、一条犬及男女生殖器各一个。三个骑马牧人骑了两匹马,其中有一匹马是骑了两人。一匹马骑一大一小两个人,这在草原上是常见现象。骑一个牧人的那匹马身长12厘米、高7厘米;马上人高4厘米。位于画面右方、中间偏上。骑两个牧人的马位于画面右边,身长12厘米、高8厘米。画面中间的大鹿身长13厘米、高10厘米;上面那条牛身长14厘米、高7厘米;牛斜对面那条犬身长8厘米、高4厘米。牛尾后的女性生殖器长9.5厘米、高7厘米;男性生殖器刻于画面左上方,高18厘米;代表睾丸的一横线长10厘米;代表龟头部分圆顶高6厘米(图二百一十六)。

这是一幅牛、马、羊、鹿混合放牧图。画面上牛、马、羊、鹿各具神态,有低头吃草的、有抬头远眺的;有往西行的、有往东走的;形象的表现出草原上水草肥美、牲畜兴旺、牧民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景象。男女生殖器在岩画中的出现,说明这幅岩画大约创作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年代当在年以上。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

四、富蕴县杜热乡迦肯村岩画“牧犬看羊图”

牧犬看羊图:在杜热乡迦肯村一块长1.15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条牧犬和两只北山羊。牧犬位于画面中间,身长、高均为10厘米;两只北山羊左右各一只。左面的北山羊身长11厘米、高12厘米;右面的北山羊身长11厘米、高10厘米(图二百一十七)。

这幅作品反映的情况是:在牧区,通常情况下如果羊群不大,牧犬就可以代替牧人看护羊群。即使有狼骚扰,凶猛的犬也能对付得了。这幅“牧犬看羊图”刻绘的形象非常逼真,牧犬翘着尾巴、舒展着四条腿,爬卧在地上看护着,两只北山羊亲热地一前一后站在牧犬的身旁,它们彼此用目光交流着感情。画面虽然动物不多、但显得十分干静洗练。

五、富蕴县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岩画“围猎图”、“放牧图”

围猎图:在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骆驼脖子的意思)海拔米处,一块长4米、高1.7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幅蔚为壮观的围猎图。图上共凿刻九个骑马人、一个徒步猎人、一个有尾饰的裸体男子、一条猎犬、两只鹿、一匹马、一只大骆驼、三十七只大角羊、一条狼。还有三个“十”字印记和一个“”印记。画面中间有一只形象突出的大骆驼,身长32厘米、高14厘米(图二百一十八)。

画面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画面左下是一条大灰狼,身长14厘米、高4厘米;大灰狼身后的两只大角羊,身长均为15厘米、高均为6.5厘米;挑着弓箭的徒步猎人高9厘米、宽4厘米;弓箭宽7厘米、弓高3厘米。猎人是挑着弓箭从西往东跑,在猎人的南侧有只大角羊身长15厘米、高8厘米。画面左上骑马人马身长15厘米、高4.5厘米;马上人高2厘米。骑马人右前方的大角羊身长12厘米、高10厘米;此羊面前的鹿身长19厘米、高15厘米;靠近骆驼头部的骑马人的马身长16厘米、高8.5厘米;马上人高3厘米。骆驼左上的骑马人的马身长12厘米、高5厘米;马上人高2.5厘米。画面的右面刻绘着六个骑马围猎者、一位徒步裸体男子、一只鹿和二十余只大角羊。其中骆驼右上方的骑马人的马身长23厘米、高9厘米。骆驼右面的鹿身长13厘米、高16厘米。裸体男子左面的骑马人的马身长12厘米、高5厘米;马上人高4厘米。其下还有两个骑马人,靠右的骑马人的马身长17厘米、高5厘米;马上人高5厘米。那位裸体男子高11厘米,宽7.5厘米;尾饰4厘米,生殖器长2.5厘米。另外还刻有三个“十”字印记和一个“”印记。从若大的围猎场面来看,这是一次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围猎行动。行动前首先选择好围猎地点,确定好围猎时间。围猎开始后,临场有指挥,每个狩猎者既有具体分工,又要相互合作。当一群野羊和几只野鹿、野骆驼等野兽聚集在一起吃草、歇息、共享大自然所赐跟它们的幸福时,一伙围猎者突然出现、并且迅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一下子打破了草原上以往的平静。野兽群顿时大乱,东南西北,到处乱窜。徒步进入兽群携带弓箭的猎人则显得不慌不忙,用箭杆挑着弓放在肩头上,小跑的样子往东赶。骑马的猎人则从不同方向把野兽往一起撵,包围圈越来越小。一条大灰狼不知什么时候钻进了野羊群,还未来得及下手,就被呼啸而至的骑马猎人吓跑了。有六位骑马猎人将一只大骆驼围在中间,其中被裹进来的羊、鹿也吓得不知所措。在兽群的西面,不仅有骑马猎人、还有一条猎犬把企图逃跑的羊、鹿仍然往包围圈里赶。东面远处一骑马猎人正弯腰曲背、张开双臂、竭尽全力把逃散了的羊、马往包围圈里撵。那位后有尾饰、挺着生殖器的裸体男子也是挥动着双臂把野山羊往包围圈里赶。整个画面是一幅人与兽、生与死的大搏斗场面。图上凿刻的三个“十”字印记与一个“”印记,说明在远古时代这里曾经是这两个印记氏族的牧地。“十”字的反复再现,表明“十”字印记氏族占领这块牧地的时间比较长。男性生殖崇拜的出现,可以断定其创作年代在父系氏族社会时代,距今至少在年以上。

放牧图:在喀拉通克乡博塔毛音海拔米处,一块长1.5米、高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骑马牧人后跟一条牧犬,驱赶着一只大鹿。大鹿单角、上分四叉;身长42厘米、高34厘米;骑马牧人的马身长13厘米、高10厘米,马上人高4厘米;牧犬身长11.5厘米、高6.5厘米(图二百一十九)。

虽然画面上只刻绘了一只鹿,但作品表明的是牧人与牧犬驱赶的是一群鹿,故画面上的鹿凿刻的特别大,与牧人骑的马和所带的牧犬形成巨大的反差。从绘画艺术的角度讲,这是一幅看似纪实、实为写意的作品。同时,这幅作品还揭示出:在很早以前,或者说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把野鹿驯化成了家鹿。

六、阿勒泰市汉达尕特乡多阿特沟岩画“放牧图”、“牧场争斗图”

放牧图两幅:

1、在多阿特沟一座山崖顶上,东向。画面宽3.4米、高2.5米。全图共有骑牛牧童一个、鹿两只、牛两条(一条仅存后半身)、马三匹(一匹仅存后半身)、十七只北山羊。画面左侧刻有一只远离畜群、头部朝下的鹿,表示此鹿可能已经死亡。画面右下角刻有一只小羊正拱在母羊肚下吃奶。由于岩石破碎,小羊羔仅存上半身。骑牛牧童位于画面右边第一排羊群中间(图二百二十)。

此幅作品描绘的是畜群在草原上吃饱以后,集体休息的场面。,故虽然是小马跟着大马、小羊随着大羊、公牛伴着母牛,但整个畜群还是排列成行挤在一起的。画面左边中间就有一匹小马静卧在一匹大公马的身边。此幅岩画系敲打加磨制而成,部分画面已被很厚的黄色石苔覆盖,其创作年代比较久远。

2、在多阿特沟一块宽60厘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牦牛、北山羊、狗、驴、象、人物等。(图二百二十一)。

多阿特沟岩画(图二百二十一)

它们或伫立不动、或迈着稳健的步伐朝前行走。画面右下方刻绘一人,正双腿叉开、两臂平伸作吆喝畜群状。最堪惊奇的是一头小象,其卷扬着长鼻、摇晃着肥硕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形象十分逼真这是在阿尔泰山系、以至全新疆地区都属于首次发现的大象岩画。它的发现这对研究远古时期的阿勒泰地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动物群构成抑或历史某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及社会生活都有重大价值。

布尔津县境内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羊背石上的吐鲁克岩画

多阿特沟岩画牧场争斗图(图二百二十二)

牧场争斗图:在多阿特沟有一幅宽3米、高4米的岩画。画面上凿刻了一个骑驼牧人、一个骑马牧人、两位斗士、十一只北山羊。两位斗士刻于画面上方,左面斗士右手插腰,左手抓住对方右肩,两脚前后叉开,侧身而立;臀部后横悬一根棒状物。右面的斗士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右手抓住藏在身后的棒柄,左手握住棒的中间,也是侧身而立,与对方毫不示弱。斗士双方都列出一幅一决高下的架势(图二百二十二)。

很明显,两斗士一个代表骑驼牧人一方,一个代表骑马牧人一方。他们是为争夺牧场而决斗。画面为敲打磨制而成,其年代甚为古老。作品反映了阿尔泰草原当时兴旺发达的畜牧业景象。

七、阿勒泰市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岩画“狩猎图”、“放牧图”

狩猎图:在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一块宽40厘米、高36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步猎者及大小三只北山羊。步猎者位于画面左下方,身高10厘米、弓宽5厘米、箭长7厘米;猎人正瞄射的前面的一只北山羊身长10厘米、高13厘米。位于猎人右上方的一大一小两只北山羊,见状后吓得不知所措,只好原地不动呆立着(图二百二十三)。

放牧图三幅:

1、在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一块宽40厘米、高7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人、一条牛、三只北山羊。牧人位于画面下方,身高19厘米、宽11厘米;牛羊位于牧人上方,画面最上方的一条大牛身长26厘米、高15厘米(图二百二十四)。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个牧人赶着牛羊去放牧,牛走的比较快,一只小羊羔大概是走不动了,就一屁股蹲在地上不走了。另一只小北山羊也站在那里观望,牧人伸开左臂,举起右手吆喝它们快走。画面把人的动作和小羊羔的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2、在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海拔米处一块宽80厘米、高1.5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牧童、八只山羊、两条恶狼。牧童位于画面左中偏下,高14厘米、宽5厘米;右上一条狼身长13厘米、高7厘米;左面一条狼身长12厘米、高6.5厘米。八只山羊大小不等(图二百二十五)。

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是:一个牧童正赶着一群山羊去放牧,半道上两条大狼窜进了羊群,羊群顿时大乱起来。多数羊一个劲的往前奔。跑在前面的一条狼已经咬住了一只小山羊的尾部,另一条尾随在羊群后面的狼也准备选择一只大山羊为捕食对象。牧童见此情景被吓呆了,只好两脚平站,双臂斜垂,无可奈何地站在那里观望。一只大山羊躲在牧童的身后朝尾随羊群的那条狼观望。这幅作品揭示的情况是,在狼群危害严重的草原上,由儿童放牧是十分危险的,遇此情况牧童是没有办法的。

3、在康布铁堡乡杜拉特沟海拔米处有一块宽2米、高1.85米的巨石上面,凿刻着六个牧人、五十多只山羊、七只鹿、牧犬一条。画面上有两只大公山羊,最大的一只身长32厘米、高24厘米;生殖器长5厘米。另一只身长27厘米、高30厘米;生殖器长6厘米。画面右下一只大山羊身长12厘米、高13厘米。小山羊身长、高一般在5至6厘米之间。右上角有尾饰的人高12厘米、宽4.5厘米。左面一人高14厘米、宽5.5厘米(图二百二十六)。

这是一幅场面宏大的羊、鹿混合放牧图,牧群以羊为主,鹿随其中。五十多只山羊和七只鹿身躯、姿态各不相同。多数向东走、少数向西行;有的在吃草、有的在观望;有的嘴对嘴、有的尾对尾;有的小羊爬到大羊背上,有的羊正向鹿挑逗。六个牧人右面一人和上面一人,正张开双臂、叉开两腿吆喝羊群和鹿群,阻止羊、鹿跑到牧圈以外。右上角有尾饰的人也正在吆赶跑出牧圈的羊只。牧群中位于上面的一人则双手插腰、迈出右脚和一只山羊逗趣。其下一人则双手斜垂、两脚站立,吆喝羊群边走边吃。左面一人则右手抓住羊角,双膝跪在羊背上取乐。整个画面洋溢着草原上特有的动物与动物、牧民与牧民、牧民与牧群之间的友好、协和、欢乐的气氛,也反映出这里原始畜牧业是何等的兴旺与发达。

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前山一带洞穴内壁岩画(一)

八、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科曲塔斯岩画“牧猎图”

在克木齐乡科曲塔斯一块高2.2米、宽1.1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持弓猎人、三只野鹿、三只北山羊、一只狐狸;一个骑马牧童、一条牧犬、十一只大角羊。猎人高22厘米、宽(连弓箭)17厘米;猎人右前方野鹿身长34厘米、高36厘米;左面野鹿身长33厘米、高30厘米;画面最上一只野鹿身长24厘米、高30厘米;猎人上面的北山羊身长15厘米、高21厘米;左面野鹿下狐狸身长13厘米、高10厘米。骑马牧童和牧犬及十一只大角羊位于画面下半部(图二百二十七)。

从此幅作品的整个构图来看,它描绘的是一个成年牧人身带弓箭和自己的儿子共骑一匹马、并由一条牧犬协助、赶着羊群去放牧。到了牧场之后,他发现不远处有野鹿和野羊,就把看护羊群的任务交给了牧童和牧犬,自己徒步进行狩猎。在古代猎人与牧人同行,或者牧人放牧捎带狩猎是常有的事。

九、阿勒泰市克木齐乡玉衣塔斯岩画“放牧图”

放牧图:在克木齐乡玉衣塔斯一块宽90厘米、高80厘米的岩石上,凿刻着一个骑马牧人及鹿、羊各一只、野猪一条。骑马牧人位于画面右上方,所骑之马身长22厘米、高14厘米;马上人高5厘米。左面鹿身长13厘米、高16厘米;鹿对面的山羊身长、高均为17厘米;右下野猪身长17厘米、高10厘米(图二百二十八)。

这幅作品描绘的情景是:一个牧人骑着马正兴冲冲地赶着羊鹿去放牧,半道上突然从草丛中窜出一条野猪来,顿时羊、鹿受到了惊吓,山羊立刻掉头回返,鹿也停住了脚步。牧人见状,立即策马冲向前方,一边张开双臂驱赶野猪,一边吆喝跑散的羊、鹿。画面上野猪齿牙咧嘴、弓腰蹬腿,一幅十分凶猛的样子,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十、阿勒泰市旁将军山岩画“单人狩猎图”

单人狩猎图:在阿勒泰市旁将军山一块岩石上,凿刻着一幅单人狩猎图。画面上描绘的内容是:一只健壮的大鹿竖起长角正在草原是漫步,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手持弓箭的猎人悄悄地出现在了它的背后。感觉不对,它放开四蹄往前狂奔,但此时为时已晚。猎人跨前一步,左手持弓、右手拉箭,说时迟、那是快,箭头已瞄准了鹿的头部。看起来这只鹿是在劫难逃了(图二百二十九)。

阿勒泰因其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敦德布拉克岩画:1.2万年前的人类滑雪姿态的图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