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服雪板上万,包机去新疆滑雪,中产们会在

像候鸟一样,舒克随着雪季的开始与结束在各个滑雪场之间迁徙。他完全熟悉新疆滑雪场里的气息,在他的世界里,他拒绝用“中产”来概括那群长期驻扎在新疆滑雪场的雪友,他纠正我,是“高产”。

谢婵

编辑

金匝

运营

田宝

“穿丑丑的雪服,谁也开心不起来”

在滑雪场排队领取雪服时,看着衣架上一整排高饱和度玫红,我默默祈祷,这不是我待会儿要穿的衣服。

也许是老天听到了并试图为难我,发雪服的阿姨问了我的身高,果断转身取下那套玫红色的塞给我,丝毫没有注意到我为难的眼神,并麻利地喊道:“下一个。”

这是我第一次来滑雪,因为冬奥会加持,这个冬天,我朋友圈的含雪量出奇地高,刷三条就能发现一个定位在雪场的。“中产”朋友们更甚,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三亚不再是他们的精神故乡,北方各大专业滑雪场才是。一个网友更绝,将它比喻为“白色鸦片”。毕竟,很多人告诉我这是项会上瘾的运动。

滑雪带动了相关经济,体育总局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亿元;到年,或将达到万亿元,那时候,参与冰雪运动的人也将超过万。

忍不住要成为万中的一员,我打开了北京密云南山滑雪场的预约页面——自从崇礼滑雪场成为冬奥会比赛场地暂停开放后,几乎所有人都涌进了南山——整个春节期间,南山的雪票全部被预约完了。我和朋友无奈选择了离北京市区最近的西山滑雪场,旺季中的节假日,四小时的雪票涨到了元,还不含租雪服的钱,朋友取笑我,是那种买股票会在最高点买入的人。

来之前,我提前问了几个滑过雪的朋友要准备些什么,没想到我得到的回答和专业装备、技术无关,而是聚焦在“雪服”上,“千万不要穿滑雪场提供的雪服”,一位朋友甚至直接扔给我小红书上颇火的雪服店链接,告诉我这家店的审美好,重点是:容易出片。

“雪场里的衣服很丑吗?”我忍不住问。“不至于很丑,但是上不了小红书。”朋友果断地回答。

我原本不以为然,对我来说,出片,并不是一项运动最重要的需求。但此刻,拿着阿姨递过来的这件玫红色雪服,我悟了:不出片也许不重要,但是穿一身丑丑的雪服滑雪,谁也开心不起来。

▲玫红色的滑雪服。谢婵/摄

除了雪服,还有手套、头盔、雪鞋、雪具要领取,几乎每一个都在加深我的绝望。手套,是我读小学时期流行的紫色星空图案;头盔,大红色,我家乡的摩的师傅同款;到了雪鞋区,一双明绿色和明黄色拼接的雪鞋,再次给了我重重一击。把这些颜色全部穿在身上,对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穿搭不求出彩但求不出错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同行的朋友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雪场,男性的选择更少,只有一套看起来被洗掉色了的灰蓝色雪服,他穿上之后,直言自己好像是要去接受劳动改造,再仔细一看,雪服胸口还有被红油漆喷涂的“员工”两个大字。

▲被红油漆喷涂的“员工”两个字的滑雪服。谢婵/摄

每年都在变

无法忍受丑陋雪服的我,在第二次滑雪时,还是去了朋友推给我的那家雪服店。它位于南山雪场,被农田、平房所环抱,原本我还有点怀疑,但推开门的一瞬间,立马服气了,一眼扫过去,果然每一件雪服的颜色都很适合拍照。

在大众点评上,它也是占据榜首的“网红店”:白砖墙壁,柔和射灯,有“我们如此热爱滑雪”的logo打卡位,也有一整面墙的暴力熊收藏品,大块镜子是给雪友自拍准备的。店主农慧非常懂得流量密码,进店的客人只要提到是因为小红书种草来的,就能打85折。

十几年前,在北京上学的农慧第一次去南山滑雪场时,也像我一样,体会了一把雪服的绝望。她打开QQ空间,那个叫“开心每一天”的相册里,存着她十多年前的照片,她和朋友们穿着高饱和度的单色调雪服在雪地上跳跃——和我滑雪那天穿的仿佛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滑雪,从一项小众的运动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和雪场数量变多密不可分,年,全国滑雪场的数量才家,年增加到家,预计年将达到余家。一个个雪场卯足了劲儿,雪道和缆车越修越好,只是在雪服租赁这一块,时间仿佛停滞不前了。

农慧发现了这个机会。她毕业之后进入广告公司,后来辞职创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开一家好看的雪服租赁店。农慧善于观察,一个新手刚接触滑雪时会有这样一种心态:滑得好需要时间,但穿得好看太容易了,这跟“差生文具多”一个道理。

整个雪季,农慧的店都处于一种火爆状态,包括年夜饭,全家人的吃住都只能在店里解决,为此,她还专门雇了位做饭阿姨。今年,她又在南山开了第三家分店来分流客人,尽管这三家店相隔都不超过米。

但,什么样的雪服才是好看的?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好看每一年都在变。刚开店的时候,农慧凭借自己作为艺术生的审美来搭配和推荐雪服,稍微花点心思,就会比滑雪场里的雪服好看太多。早几年,客人喜欢带一点花纹的雪服,再后来是高级的莫迪兰色,这两年变化更快,上个月,可能社交媒体上还在追捧冰激凌色系的薄荷绿、香芋紫,转眼间就有帖子说,“时尚是轮回,高饱和度的拼撞色才是潮流”。这几年,她店里每年都要更新淘汰多套雪服。

雪服的鄙视链现状,从农慧的店里就能窥见一二。按照单日价格出租,最便宜的是普通雪服,条纹、泼墨和不规则色块,不算难看,但都不是当下最时兴的款式;旁边的雪服区标着“新品拍照爆款雪服”,和“高端连体雪服”区一样,价格上升为元,都以马卡龙色系为主;“网红推荐同款雪服”的价格,要再高上50元。排在鄙视链顶端的,是“明星同款高端雪服”,元一套。

▲明星同款雪服。谢婵/摄

除了设计感和颜值,雪服品牌也是雪友们在意的维度之一。前几年的大热门款雪服:BURTONAK,一万多一套,最高时溢价到三万多,大黑大黄大红大绿是它的标志色,穿上它,你就是整个雪场最靓的仔,有人吐槽说,雪场10分钟,能撞衫5次,堪比冬季北京三里屯街头的加拿大鹅。

品牌也并不是越出名或越贵越好。在新疆雪场驻扎的滑雪约拍师舒克,几乎看过市面上所有的雪服品牌和款式,但今年,他发现来拍照的女生会穿着一些他不认识的雪服,一些客人告诉他,因为不想在下饺子一样的雪场里撞衫,现在更愿意选择一些小众的国产品牌。

农慧雪服店里的人来来往往,一些熟面孔她几乎天天都见,一周滑七天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她有时候也忍不住想,这些人都不用上班的吗?她感觉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这十年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她刚创业的9年,身边压根没人会提到“压力大,要健身”,但现在,似乎所有人都有共识,要去三亚后海村冲浪,要去莫干山露营,更要去新疆滑雪,要做一切刺激而快乐的事情。

只差照片

一切就绪,剩下的,就是要去雪场拍一张照片了。

前几年,照片的作用还是展示滑雪技术,网上的攻略告诉我,要打开手机的广角模式,摄像头放到最低,仰着拍起跳瞬间,或者侧跪在地上拍,还得多安排一个人帮忙撒雪,逆着光,你能收获一张高级的“刹车瞬间”。

抗冻的女性们下身裹着滑雪服,上身只穿运动内衣,在雪场拍一张比基尼照,也火过一阵。再后来,拍照攻略变成了抱着雪板假装路过镜头,追求自然松弛的感觉。舒克给客人准备的拍照姿势,已经很少被用上了,大多数约拍的客人会跟他强调,抓拍就好。

拍照的场地也很重要,不能露出围网或者雪具大厅,要找干净无人的自然背景,这样才能拍出假装在国外滑野雪的氛围感。几乎每一篇攻略都会提到适合拍照的场地,比如吉林松花湖的山顶小树林,整个雪季会挂满雾凇,还有崇礼云顶的白烨林,新疆将军山的山顶木屋。舒克的一大任务,就是寻找未开发过的新场地。因为一张好看的照片拍出来,第一波跟上的是同行,第二波就是看了照片成群赶来的网友,被踩过的雪地很快会被抛弃。

更高阶一点的中产玩家,会在滑雪的时候花钱找舒克这样的专业摄影师跟拍。滑雪7年的Eva,早些年会苦于没能留下照片,但这几年,滑雪爱好者几乎都知道Goski,这个中文名叫“去滑雪”的App,最为出名的一个功能就是“出片”。平台的签约摄影师会在雪场驻扎,抓拍滑雪的人,再把全部的照片放到网站上去,Eva总是在划完雪的第二天去网站上搜索自己的照片,当然,如果想要下载高清不带水印的,就得付钱了。

舒克去年加入了Goski,那时,他驻扎在新疆丝绸之路雪场,Goski上的签约摄影师还只有3位,今年突然变成了十几个。他的一天,通常是上午给平台干活,不断抓拍手上绑着丝带的人——这是愿意被摄影师抓怕的暗号,下午,要忙着给约拍的客人单独拍照,那些客人通常是从小红书或者抖音上找来的,舒克几乎不需要跟他们沟通妆容或者服饰,“大家都很会穿,你只需要拍就可以了”。

▲舒克。图/受访者提供

鄙视链

当知道一项运动要为了“好看”而大费周章时,我不禁意识到,滑雪,其实并没有那么日常。为了站上雪道,甚至要像打仗一样,做很多准备。

博主们热衷于晒自己的行头和装备,网友

乐曾经把滑雪包里的二十多样东西拿出来依次摊开放在地上,结果占领了整面地板。很多时候,就算一切从简,背着10多斤重的装备去另一个城市滑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也有断舍离、不想被装备束缚的。Eva有一个宜家的大袋子,每次出门滑雪前,护具、帽子、袜子、手套、滑雪服、速干衣,统统扔进去,考虑到不想背着滑板上高铁,她至今都没有买一块属于自己的板,这在拥有七年滑雪经验的人里是少见的。

Eva有时候也会去看看雪板,自己稍微能入眼的,价格都要1万往上,加上雪包会到1.5万左右。LV、Chanel好几万的雪板,已经不香了。常常被炫的板,是一块镂空的黑色雪板,据说是碳纤维的,拍它的博主会装作非常惊讶的样子,“今天居然在万龙见到了传说中的镂空板”,雪板主人也非常配合地只留下一句“全球限量块,6.5万”,再扬长而去。但视频底下也有人在吐槽:“全球限量,中国不限量,刷了10分钟视频,已经看到3块同样的限量板了。”

舒克去过一次吉林松花湖,那种像打仗一样的感受更加明显,都说“三亿人上冰雪,两亿人在松花湖”,松花湖的排队从大清早就开始了,队伍能延绵两三百米,大家争分夺秒上缆车,但最后,往往是“滑雪1分钟,排队两小时”。有雪友买了三个半小时的滑雪卡,结果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他还在进雪道的路上排队。更夸张的是,松花湖的队伍静止不前,雪友们调侃,自己是来罚站的。在一些排队现场,总有人放声高歌,“我动也不能动~我退也不能退~”

这个圈子对顶尖滑雪场的向往是真实存在的,我就看过一个叫半藏湖的公号,梳理了这样一种雪场尊严: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肯定是排在顶端,拥有无可质疑的高贵血统;其次是北海道,哪儿都好,但就是没有高山;至于北美,设施现代,但缺乏内涵。国内的滑雪场里,原先排在顶端的可能是东北、新疆,但崇礼这几年凭借着奥运光环的加持,逐渐风光起来。

一个滑雪场火起来的原因很多,有时候是实用,规模大、雪道长的雪场更容易受雪友们青睐,崇礼作为冬奥会场地暂停营业后,在北京剩余一众只有3条雪道的滑雪场之中,坡度合适的南山迅速成了新宠,别称是“小瑞士盆景”。

在雪道长度和滑雪时间上,雪友们是斤斤计较的。大多数城市的雪季只有天,对于被困职场的打工人来说,这天里不用加班的周末显得尤其珍贵。Eva在崇礼关门之后去了一次南山,票价只有崇礼的一半,但她在魔毯(上雪道的代步工具,类似电梯)上等待时默默计算了下,两个雪场一天各自能滑多少公里,按照单价算下来,还是崇礼的性价比更高。

▲西山滑雪场排队的人。谢婵/摄

不是“中产”,是“高产”

但有时候,一个滑雪场火起来,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张好看的照片,或是一则好看的视频。

比如新疆的将军山,这里是为数不多能看到夕阳的雪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站上雪道,镜头跟着人一路下去,丝滑又松弛,背景是一片橙黄的晚霞,这样的视频,再配上一首氛围感单曲作为BGM,几乎没人能抵抗得了。很多人就像农慧一样,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视频之后,就对新疆的滑雪场生出了无限的浪漫想象,她甚至想过,等老了以后,天天去这样的地方滑雪。

早些年,新疆的丝绸之路滑雪场是最受欢迎的,但今年,人人几乎都跑去了可可托海和将军山。新晋网红可可托海就在阿勒泰,是一个小镇,这里以大粉雪著称,蓬松,雪质极好,还有一片广袤的野雪区域。据说每次下大雪的时候,一些资深雪友就算是走路走到废了双脚也要去滑粉雪——对,就是抖音神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到的地方。

不同于奥运气息浓厚的北京或是拥挤的东北,新疆的雪场,通常是另外一种松弛景象。来新疆滑雪,短的话也得至少一周,刨去转机和在路上的两天,能滑雪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天,长则一个雪季。这里真正的一天通常从下午一两点开始,雪友们会睡到自然醒,去咖啡厅点一杯咖啡,喝完才慢悠悠踩上雪板,上缆车,在雪道上滑了两趟,又回到咖啡厅。舒克感叹:“这才是真正度假的样子。”

新疆的雪季是国内最长的,可可托海从每年十月开始营业,一直到次年五月才结束营业。雪场也多,近两年,新疆甚至会卖滑雪场的联票,将军山、可可托海和禾木雪场通滑卡年票售价元,能滑一整个雪季。

▲冬天被白雪覆盖的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坑。图/视觉中国

有人在这里一泡就是一个雪季,当然,这也意味着大额消费。携程曾经根据主题游数据计算过,国内滑雪的人均消费是元,国外滑雪人均消费元。但到了新疆,消费都是要以万来计。

像候鸟一样,舒克随着雪季的开始与结束在各个滑雪场之间迁徙。他完全熟悉新疆滑雪场里的气息,在他的世界里,他拒绝用“中产”来概括那群长期驻扎在新疆滑雪场的雪友,他纠正我,是“高产”。

其中一个证据是,这里的客人几乎都不讲价,舒克对外的报价是拍13张精修图元,跟拍全天2元。晚上修图的时候,他会把那些临时单靠后修。有一次,一个人想催促他,希望先修自己的,啪地给他转了0块作为感谢红包。

因为没有直达的飞机,几乎每隔几天,舒克就会见到包机团,前所未有的密集,从北京、上海来的,带着一整个雪季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甚至会直接在这里租或买一套房。涌入新疆的雪友也推高了当地的房价,舒克在雪场转悠的时候,听着他们聊刚租下来的房子,从去年开始,阿勒泰一套在老小区的普通三居室,月租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五六千。

网红和博主们也涌进来了。“在将军山,你随意抓一个人,可能都是拥有50万粉丝的网红。”舒克说。这是早些年滑雪时舒克从未见过的场面,一些人和他一样驻扎在雪场,但几乎很少上雪道,也不干别的,舒克后来才知道,那些是专门拍照带货的博主,接运动品牌的单,以安利的名义推荐雪服和雪板。

雪场也在试图抓住一切可能的流量密码。自从夕阳下的将军山火起来之后,雪场开始对拥有一定粉丝数的网红们实行免票政策。雪场的负责人也开始频繁地找摄影师聊天,想要熟络关系,对摄影师们的要求也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哪边放个凳子,哪里布一个景,前天刚说完,第二天立马就实现了。今年,将军山甚至直接“收编”了一些摄影师,专门留在这里拍照。作为游客,你能在雪场找到所需要的一切网红模板,比如想拍一段穿汉服滑雪的视频,就能找专门租汉服的店,一个小时几十块租金。

滑雪的年轻人,对待“好看”这件事也越来越卷了。光自己好看还不行,在一些平台上,小朋友的滑雪视频成了新宠,它们有一套固定的发布文案,年龄是一定要出现在标题里的,而且不能是“岁”,要用“月”,那些16个月、18个月的宝宝被带去滑雪的视频会收获更多惊叹。尤其是谷爱凌夺冠之后,天才少女被家庭精心培养的叙事扑面而来,年轻父母们的焦虑再一次达到峰值。社交媒体上,一些段子式的真诚发问来了:“我孩子3岁了,现在学滑雪还来得及吗?”

▲图/受访者提供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