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今起,湖北除武汉外解除离鄂通道管控。
在这共患难的两个月,
有些瞬间,
是我们在时间长索上打的结,
标记了这场难忘的战疫经历,
展现了人类最大的温情与非凡的勇毅,
注定刻骨铭心。
之于你,或熟悉或陌生,
看完这生动的一幕幕,就会知道——
我们为何彻夜难眠,为何逆向而行,
有过怎样的恐惧,有过怎样的奋起,
又是如何从凛冬泪挥,走到春暖樱绽。
《50个瞬间,标记战疫之路》
NO.1
1月18日傍晚,
84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
NO.2
张昌盛,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之一,
1月19日进入隔离病房,
面对镜头采访时,他隔着窗口,
温柔地给大家比了一个“OK”。
他不知道,这个“OK”,
在初期恐慌弥漫时,
给了多少人信心。
NO.3
1月23日,医院开建。
十天十夜之后,拔地而起,接诊患者。
不是钢筋水泥混凝土,
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
同有血有肉有爱的建设者一样,
有情有义有温度。
NO.4
除夕夜,数支医疗队向武汉进发,
为大家舍小家,我们在过年,
他们在帮我们过关。
NO.5
“王月华,我爱你!我爱你啊!”
1月26日,喊出这句话的,
是河南医疗队护士王月华的丈夫。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他忍了一晚上,
泪水还是决堤了。
NO.6
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自己
深爱着这片土地的?
看着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
现在几乎空无一人,
1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街头直播时,
数度哽咽,反复说着:“武汉快点好起来!”
NO.7
受疫情影响,
防护口罩一下子也成了稀缺物资。
1月27日,在安徽六安,
一个小伙子放下个口罩,
向民警说了句“你们辛苦了”,
转身就跑。
望着未追上的背影,民警敬礼答谢。
“他懂他们的坚守,他们懂他的善良。”
NO.8
1月28日早上7点,
四川省第二批派往武汉的医疗队出发时,
一位丈夫对护士妻子大喊,
“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
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全包了……”
NO.9
1月28日,得知同行好友
在连日救治重症患者后被感染,
医院ICU主任胡明
当场情绪失控,泣不成声。
之于当下,
最好的安慰就是:转危为安。
NO.10
“武汉是能够过关的。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1月28日,
84岁的钟南山泛着泪光如是说。
NO.11
1月30日,
一组医护人员的睡姿照刷屏了。
一排蜷缩在地休息,
只为争分夺秒战斗到底。
在所有人避之不及的时候,
为我们挡在疫情之前的,
就是他们。
NO.12
这张对比图的主人公,
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
除夕夜,她随队支援武汉。
七天后,
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
留下了深深的勒痕,
母亲也是这时才知道女儿去了一线。
同她一样,还有很多个“她”,
摘下口罩令人心疼。
NO.13
1月31日,正月初七,
河南医院门前,
疫情一线护士刘海燕与9岁女儿,
隔空拥抱。
NO.14
“儿子,要挺住,要坚强……”
2月3日凌晨,90医院写信
给尚在重症监护室的儿子,
可这份信,最终没能送达……
她挂念的儿子,
次日下午抢救无效离世了。
我们看到了奶奶落笔成信的瞬间,
可没有看到握笔的右手,
也曾紧紧握过病床前儿子的手,给他勇气。
NO.15
“请问,是你吗?”
是熟悉的感觉,
两人用手指了指对方,
认出彼此,送出拥抱。
2月4日,医院里,
不到20秒的温存,缓解了思念,
又给了他们继续战斗的力量……
NO.16
2月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四院护士陈颖
在一线工作11天后,终于见到了男友。
两人隔着玻璃亲吻,
两人商量好了,
等疫情结束,就去领证结婚。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有人说,离别是爱情的增温剂,
不分别,你不知道,你的爱有多深。
NO.17
2月5日晚,医院正式启用,
记者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画面:
一名男子躺在病床上,安静地阅读着书籍。
这份镇定和从容,在风声鹤唳的疫情下,
给了我们特别的勇气。
NO.18
因为同根,
云南村民自发捐赠22吨香蕉,
沈阳向武汉运吨大白菜,
内蒙古支援湖北乳肉吨,
甘肃农民捐赠10吨苹果,
汶川村民载着吨蔬菜日夜兼程……
在铺天盖地的新闻里面,
这一次次奔赴可能并不都十分显眼,
但这是他们掏心窝拿出来的东西,
每一斤,都挂在我们的泪点上。
NO.19
手足相抵,同担悲苦。
一人力薄,万人力勃。
2月6日,雪后的北京,
看到网友
度度D拍到的这一幕,突然就生出巨大的希望。
NO.20
脸上写满疲惫,满是汗水压痕,
却依然露出明媚笑容,
我们便知道:
病毒从未战胜希望。
NO.21
“我不想哭,
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这是广东医疗队护士、22岁的朱海秀,
不想对着镜头向爸妈报平安的理由。
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
今天的90后00后,
已然成为了抗疫一线最可爱的人。
NO.22
“衣白褂,破楼兰,
赤子切记平安还。”
2月9日,他一个人,
举起了14亿人的心声。
NO.23
2月12日上午,
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
遗体火化。
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
这是吴亚玲悼念母亲的方式。
NO.24
2月14日,
这天本来是属于有情人拥抱的日子。
医院的
护士肖佳蔚和丈夫在隔离区偶遇,
“我想抱抱你。”
“算了,还是握手吧……”
NO.25
2月15日,
这是庚子年江城的首场降雪。
雪中,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NO.26
这张照片,2月19日拍摄于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库尔特边境雪原。
马背上的战士们,
是库尔特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和护边员,
工作是边境踏查、防疫走访和疾病诊疗。
像这样的踏查每3-4天就要进行一次,
每次行程逾60公里,历时近10小时。
NO.27
这是马路边的奢侈团聚。
湖北十堰郧西护士江世娥,
已经25天没回家了。
2月19日,她送急诊病人时路过自家楼下,
老公闻讯穿着睡衣抱着孩子跑下楼,
送来煮好的饺子。
为避免传染家人,
老公和孩子只能远远的看着她吃,
她也不能抱抱9个月大的孩子……
NO.28
医院里起舞的视频刷屏,
患者的乐观,打动很多人。
与病毒较量的日子并不轻松,
但他们依然认真生活。
有人说,在他们身上,
看见了一座城的希望。
NO.29
面对居民的埋怨,
忙前忙后的武汉多闻社区主任田霖
一直耐心宽慰……
可当有人说出“谢谢,辛苦了”,
眉头紧锁的他忍不住哭了出来。
NO.30
“从业21年,
遇到了久违的美好。”
医院的护士长曹玲玲,
如是说。
没想到,这一偶然被拍下的
医患间有爱的鞠躬礼,
无意重现了一张百年老照片的场景,
上演一场跨越时空的致敬。
NO.31
男孩将废弃瓶子递给拾荒者时,
突然发现对方未戴口罩,
便找同行的家人要了一个,
双手递过去还帮着戴好。
NO.32
在父母眼里,她们还是孩子。
而实际上她们已经披上战衣,
学着大人的模样,拯救生命。
四五个小时的压迫,
脱下的护目镜和口罩的那一刻,
“这时候才是最爽的!”
“感觉全世界都是我的了!”
NO.33
2月21日,
安医院医院
6位治愈患者出院,
两名医护人员开心地跳起《四小天鹅》,
我们这才发现,
他们走出病房也是孩子,
但责任感足以对抗这场疫情。
NO.34
说到自己24日这天身上挂满药袋的造型,
武汉的社区网格员丰枫还有些得意。
他说这个造型,
就像游戏《魔兽世界》里的一个大boss。
在游戏里喊“为了部落”的青年,
如今在“为了家园”奋战!
NO.35
2月25日,医院
3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
院长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没想到后面一个护士小姐姐,
突然蹦到另一个小姐姐身上,
“熊抱”庆祝患者出院。
NO.36
“你活过来了,活过来了……
不容易啊,不容易,太棒了!
今天第十天,
每天都看着他好一点。”
“今天一个脱呼吸机,
一个脱ECMO。
你说我们多有成就感!
今天简直是个好日子,
我们喜大普奔!”
2月28日,看着自己照料的患者好转,
医生们的喜悦,防护服都藏不住,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NO.37
武汉大学的早樱,2月末开了。
不少人看着看着,
却说“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是啊,久违了,樱花!
NO.38
看日落的爷爷曾心情低落,
如今转好,常常唱起歌来。
他说,康复后,
要给医生护士们唱《何日君再来》,
很想用小提琴为他们拉一首歌。
爷爷,那我们再许一个约定,
当余晖为琴弦镀上金色时,
来一场夕阳下的音乐会,可好?
NO.39
这并不是悲伤的告别,
却满眼是泪。
NO.40
许多网友表示,
这是疫期最感动的一张图,
“如果超人会飞,
那就让他在空中停一停歇。”
NO.41
终于等到这一天。
NO.42
休舱这天,
终于看清你的脸。
NO.43
3月12日下午,
被我们“云守护”了近一个月的“小石榴”,
出院和康复的爸爸妈妈团聚了。
看到爸爸接过“小石榴”的瞬间,才发觉,
一直以来,我们最期待出现的场景,
不就是这一幕?
NO.44
妙手,回春。
冬天夺走的,
你在春天还给我们。
NO.45
“妈妈那辆车回来啦!”
男孩,一个箭步扑向解除隔离的妈妈,
也替一座城拥抱了她的英雄。
NO.46
3月17日,临别之际,
武汉市民纷纷打开窗户、站在阳台,
向医护人员高呼,
“再见啦!谢谢白衣天使!
感谢你们!你们辛苦啦!”
NO.47
“过水门”,
各地以最高礼遇迎英雄回家!
NO.48
3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
对关闭了58天的汉口火车站进行全面消杀。
这场面,堪比大片!
武汉,正在回来的路上……
NO.49
3月22日,湖南对口支援黄冈医疗队启程返乡,
黄冈一家三口骑着电动车,
举着小朋友的画,一路追随车队……
不舍,春风十里,只为送你。
不舍,我把心留在了拼过命的地方。
NO.50
图/东湖樱花园摄影师
卢小沫“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
樱花会再次盛开,
过早的人们依旧吃着热干面,
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
我们会摘下口罩,
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