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春节晚会上,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第一直觉,可可托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怎么会有如此感人的故事呢?她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之处呢?
相信在了解过之后,对可可托海绝对有一种崇高的敬畏之心油然而起。今天就由小编结合人文与地理的科学深度解读,可可托海背后的谜。一起跟随牧羊人的脚步,走进神秘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北葛尔泰山脉。临近蒙古国西南市,山海拔约一千三百米高。可可托海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蓝色的河湾,可可托海镇依河流山谷而建,蜿蜒曲折,这里耸立的阿尔泰山,蒙古语本就是金山的意思,就是这发源于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却有着比金子贵重的东西,更隐藏着一个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秘密。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几十年前,这里一度被保密代号所代替,甚至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这个名字,几乎与外界隔绝,但是偏僻的小镇,几十年前就聚集了近四万人,它可不是普通的矿脉,而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露天稀有金属矿山之一3号矿。蕴藏的稀有金属种类众多,埋藏浅,储量大,品质高,世界上大约有多种稀有元素矿种,而3号矿就占了86种。这里更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是真正的聚宝盆。
那为什么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呢?3号矿开采的稀有矿石,为新中国偿还了所欠苏联47%的债务,苏联人靠着这些稀有矿石奇生产了冷战时期最具最具威慑力的核武器与太空航天技术。这里出产的稀有金属矿石为国家偿还了苏联外债,同时也是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重要原材料输出地,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矿。
因矿而兴的神秘的可可托海小镇,上世纪60年代,进出矿区需要办理边防通行证,矿务局一年至少要做两次保密意识教育。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要求中国偿还援华物资,按协议,我国需要偿还的贷款和利息加起来有52.9亿元,相当于年整个北京市万居民一年的口粮。可可托海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那时候就把矿石当作抵债的重要物资。
阿勒泰地区,最冷的地方有记录的极端低温是零下51.5摄氏度,这样的极端气候下,多人的建设大军,用了20年时间,人工抛空了坚硬的花岗岩建设厂房和水电站,以保障整个矿区的电力供应,时至今日,每一位来访者都会惊讶于地下水电站的神秘,因为它被建在地下米的深处,据统计,可可托海共埋葬了多位建设者。
可可托海长期处于保密状态下生产,许多人对曾经的工作经历都闭口不谈,如今,矿二代们把多年收藏的矿区用品捐献给陈列馆,许多矿区后人也加入到整理挖掘可可托海精神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秘密正在揭开,这些秘密的背后,是几代人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