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新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风

雄踞祖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地域辽阔,多民族聚居,资源丰富……古往今来,新疆的战略位置特殊而重要。

“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和发展,先后两次深入新疆考察,两次出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明确要求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新疆拥有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是我国农牧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交出乡村振兴的合格答卷,是摆在新疆面前一道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优治理,奋力推动“三农”工作,使广大乡村焕发新气象,呈现新面貌。

戈壁荒原绿洲点点,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葡萄瓜果远销内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产业饭,日子一天比一天甜……巍巍天山,莽莽昆仑,风展红旗谱新篇,美丽乡村入画来,石榴抱籽幸福长。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启动振兴引擎

有了掌舵领航的核心,有了科学思想灯塔的指引,伟大事业的征程必将一往无前,乘风破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在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职责使命,新疆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见效。

“切实形成抓党建带全局的工作格局。”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锚定突破路径,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领导体制”。

号令既出,战鼓催征。一场开新图强、落细落实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浩大行动在天山南北蓬勃展开。

系统谋划,明确职责,高位推进。印发新时代“访惠聚”驻村工作意见、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意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召开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访惠聚”驻村工作会议等进行专题部署。健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各领域党(工)委负责,相关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具体推动的基层党建责任制,明确责任、细化任务,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抓实考核,压实责任,从严推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每年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上级党委书记亲自点评,对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各级党组织书记逐人列出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问题、任务“三张清单”。述职评议考核会议以视频方式开到乡镇,压力传导一贯到底,拧紧上下贯通的责任链条。

瞄准关键,提质增效,扎实推进。着力建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着力夯实筑牢村党组织战斗堡垒,着力培育壮大人才队伍,着力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推进组织资源向基层集聚,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把生产搞得更好,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让乡亲们生活更舒心幸福。”年1月5日,马兴瑞到巴州调研,走进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同基层干部交谈时,细细叮嘱坚持“五级书记抓基层党建”。

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团结一心,信心百倍,奋力向前,一笔一笔描绘着大美新疆家园图景。

选优派强力量,汇聚过硬领跑主力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只有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干部、人才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才能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绘出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

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打造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特色养殖为一体“西部乌镇”项目,带动农牧民户均年增收超过3.3万元,项目参与率达99.2%,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产业项目。

一座座淡黄色民宿庭院整齐排列,江南风格的扬州街移步换景,八匹马酒吧街张灯结彩,游客们品着美食,欢声笑语。从宅基地长满荒草、游客过而不住,到全国知名的“西部乌镇”、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增至3.5万元,两年时光,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脱胎换骨”。“事情能干成,靠的正是一线干部忠诚担当、齐心为民。”区委书记薛宏舜感叹。为了让镇村发展再跃升,区委勇担风险,决定整体流转农牧民宅基地及房屋发展民宿,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包联到户,逐条研究解决余个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级党委是“一线指挥部”,乡镇党委是“火车头”,县乡干部队伍是重要支撑和骨干力量。新疆按照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全面配强乡镇党委领导班子。以换届为契机,坚持政治标准,对换届人选逐一预审,加强组织考察把关,杜绝“两面人”“两面派”混入乡镇党代会代表和党委班子。换届后,乡镇党政班子的民族、性别、经历、学历、年龄梯次搭配进一步优化,其中乡镇党政班子选配“五类”人员名、乡均1.41名。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党员群众的“领头雁”,选配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成效。为了确保选出的村“两委”班子忠诚干净担当,新疆全面落实村干部县级联审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明确“十个不提名”负面清单。通过换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民族、性别、人员结构“三个优化”和学历、年龄结构“一升一降”。

夕阳余晖下,昌吉州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美丽迷人。“曾经,我们村班子弱、人心散,5年换了5任村支部书记,工作推进困难。”村里的老党员董吉祥唏嘘地说。年,包家店村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出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领头雁”,回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储备培养人才高票进入村班子。新班子通过建强支部、发展特色产业、整治人居环境,使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万元,人均年收入4.2万元。

为了让村级干部力量源源不断,新疆精心做大“蓄水池”。建立健全“选拔、培育、帮带、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机制,从优秀村民小组长、致富能手、在村企业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7类群体中精心选拔,按照每村4至6名标准储备5.3万名后备力量。

“我很幸运在大学期间,每个假期都能到村委会实践锻炼。”凯丽比努尔·阿卜杜吾普尔自豪地说。年7月,她大学毕业回村工作,同年通过换届,担任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欧吐拉提埂村党支部副书记。近年来,喀什地区统筹本土人才育苗和外出人才回引,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台账,从思想动态、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群众认可度等方面考察,压担子、交任务,优中选优,重点培养。

镇村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和执行者,这支队伍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推进的质量。

多年来,新疆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行动计划,自治区每年举办乡镇党政正职、村级骨干示范培训班,带动各地全覆盖轮训基层干部.3万人次,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席赴对口支援省市轮训批次人,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专题学习50万余场次,指导各地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1余场次。

伊犁州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先后举办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乡村文化振兴人才专题培训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培训班等示范培训班13期、培训人次,实现州直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全覆盖,州县乡村四级乡村振兴业务骨干理论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屋子一角开辟网络带货直播间,架子上摆放戈壁果香、馕产业园等本土企业的特色农产品,随时可以尝试“我为家乡代言”……0余平方米的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新时代基层干部人才实训基地,设置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电商平台等16间特色实训室,采取“理论+实训”“观摩+模拟”“科技+体验”“点评+互动”的培训方式,受到乡村干部的欢迎。

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新疆连续8年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每年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多个工作队,进驻所有村和社区,帮带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深入乡村治理、真心为民服务。

新疆富蕴县恰库尔图镇乔山拜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金生到村民热哈提别克·黑那亚提家的玉米地中查看农作物长势。

“赵爸爸,这是我画的全家福!这是您,这是工作队的叔叔阿姨,还有我,还有崭新的房子、小汽车……”只要和田地区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赵彦龙一到吉亚乡巴什吐格曼村,小小的阿依谢姆·图尔荪尼亚孜就会拉着他看自己画的画、写的字。在工作队的帮扶下,阿依谢姆的父母找到了工作,一家过上了幸福生活。从“驻村里”“住家里”到“住心里”,一批批驻村干部冲锋在前,播撒希望,和乡亲们同心协力,寻找振兴之路,开创了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人才是源头活水,也是创新引擎。新疆注重发挥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制定实施助力乡村振兴重点人才计划,选派“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业技术人才赴基层服务,实施新疆兴农人才培养项目、万名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坚持编制和人员向南疆基层倾斜,采取“双向交流”“三方选派”“专项选聘”等特殊办法,推进优秀干部人才向基层特别是南疆基层聚集。

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包家店村返乡能人杨双铭带领村民发展苗木产业。

“最后一车了,这批筐葡萄就全部卖完了,真要好好感谢咱们技术员们的帮助指导……”眼看葡萄装车运走,种植户陈立名长舒一口气。拜城县克赛葡萄基地万亩葡萄丰收,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销售影响,县农业农村局首席农技师李江带队进基地,指导种植户降温贮藏、搭竿通风、覆膜保鲜,提高葡萄存储时长。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畅通人才智力、技术、服务“上山下乡”通道,名地区骨干人才进驻乡镇,名县(市)技术员担任村科技特派员,地区20名涉农“托峰英才”到村开展服务,联系培养基层“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余名。

千泉汇聚,大河滔滔。新疆推动干部人才资源向乡村一线流动,真正把最过硬的人放在最吃劲的岗位,把最能干的人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广袤乡村正成为广大干部人才建功立业、贡献才智的主战场。

筑牢战斗堡垒,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

八月盛夏,正是瓜果丰收的好时节。走进昌吉州玛纳斯县凉州户镇西凉州户村党员池红霞的蟠桃园,浓浓的桃香扑鼻,一个个白里透红的蟠桃挂满枝头。

“我们这边的种植条件不如南疆适宜,发展过程遇到了不少难题。只要村民愿意学,我就全部教,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池红霞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桃子姐”,一年收入20多万元。近年来,西凉州户村9名党员带头学技术、闯市场、创品牌,带动42户桃农种植桃树亩,产品远销京沪,带动形成“游桃园、赏桃花、品鲜桃、住民宿”的产业链。

玛纳斯县委党校、老干部局驻凉州户镇西凉州户村工作队员帮村民采摘桃子。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则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抓手、保障工程。新疆把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强全面过硬的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优势产业,以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严密高效,规范组织体系。纵向建立“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党组织体系,横向建立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党群服务、维稳综治、农村发展“一支部三个中心”运行机制,统筹整合在村各支力量和各类组织,形成合力。开展依法治理好、凝聚人心好、文明创建好、推动发展好、堡垒作用好“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全面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集中用力,整顿软弱涣散。组织、政法、统战、民宗、民政等相关部门联合,对所有村“过筛子”,全面研判基层组织状况,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倒排后进,精准确定整顿对象,由县(市、区)党委常委会研究,“一村一策”制定整治、巩固、提升方案。实行地(州、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包干整转,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由党政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

年起,昌吉州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新路径,全面规范乡镇党委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行为,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社职能分离,资产集体所有、成员按份共享,增强村级统筹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年全州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成员股东累计分红达.1万元。

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一幅幅舒展的画卷呈现着乡村巨变,一张张由衷的笑脸诠释着欣欣向荣。

霍城县发挥各级党组织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紫色经济”,带动各族农牧民群众规模化种植薰衣草达5.6万亩,每年可生产精油多吨、干花余吨,实现产值近10亿元,形成了集薰衣草种植、加工、销售和产品研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成功打造“霍城薰衣草”品牌。

“多亏包联领导及时帮我们协调资金,采购种子,保障了村里亩耐寒苜蓿耕种工作。”乌鲁木齐县托里乡白建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小龙说。乌鲁木齐市把加强组织引领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紧密结合,市四套班子领导包联22个乡镇,县乡领导、部门单位党组织全覆盖包联10个涉农街道、个村,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以上的村19个、万元以上的村7个。

“截至目前,我们村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万元,预计全年集体经济收入余万元。”克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江·艾沙骄傲地说。依也勒干村建立林果基地、生态旅游基地、驾驶训练基地等,推广“村党组织+合作社+示范园(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微型工厂和村庄小市场,逐步形成区域产业发展链。

新疆各农牧村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全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农牧民就业集中企业建立党组织,通过单独建立、联合组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最新数据显示,新疆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28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激活群众创业致富热情,强化党组织在产业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离不开积极引导农村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如果挂着党员示范户的牌子,游客们大多更愿意选择。”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紧邻可可托海滑雪场,村里牵头成立“额河党旗红”民宿旅游协会,采取村民点课、支部送餐的形式,按照“一户一特色”的思路,分别打造哈萨克食品制作、手工艺品制作、音乐舞蹈等特色亮点户,常态化开展党员示范户、党组织推荐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逐渐做强做优旅游产业。年来村旅游的游客达21万人次,村里97%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产业。目前,阿勒泰地区持续举办冰雪文旅活动,打造了一批冰雪赛事品牌,建起民宿1余家,农(牧、渔)家乐家,多名农牧民群众足不出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外地游客在新疆富蕴县塔拉特村少数民族工艺品售卖处挑选纯手工制作的哈萨克族特色帽子。

组织聚合力,向戈壁荒漠要产业。且末的大枣、哈密的瓜、吐鲁番的葡萄、策勒的石榴、阿克苏的苹果、巴州的葡萄酒、喀什的馕,伊犁迷人的草原花海、阿勒泰酷炫的冰雪世界……汽笛声声响,乘着林果、葡萄酒、旅游等特色产业列车,天山南北的村民,有了稳定收入,奔向甜蜜的生活。

构建有效治理体系,让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

乡村振兴,和谐安定是基础,治理有效是保障。对于边疆民族地区、反恐维稳前沿阵地的新疆来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坚定不移的总目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是党建引领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近年来,新疆确定14个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围绕发挥乡镇、村党组织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让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碧绿的葡萄枝叶在风中摇曳,金色的阳光透过树缝洒在村道上,路边鲜花馥郁芳香,村民院落干净整洁,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正在排练国庆节目《我和我的祖国》……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博斯坦镇伯日布拉克村一派静谧祥和。

“我们探索把网格化治理与积分制管理紧密结合,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至村级每个角落,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有效提升基层组织‘三治’水平,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当好信息员,村民小组长负责小组内各项事宜,党员队伍带头响应村党组织各项工作并作出表率,各支队伍分工合作,积分累计考核,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调动“红色细胞”力量。

“以前院子里堆满了杂物,养牛喂羊都在一起,一家人住在一个土炕上,现在我们村家家户户干净、敞亮,这样的环境下,谁家邋遢点都不好意思呢。”说起生活环境的变化,塔城地区沙湾市大泉乡杨家庄村村民凌光裕绽开舒心的笑容。杨家庄村依托网格化管理,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积分手册、设置积分超市,公开红黑榜,发动党员干部群众整治人居环境,修建环形步道,绘制文化墙,打造休闲广场,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新疆的县乡行政区域辽阔,建制村点多、线长、面广,数字化信息化平台、畅通的网络,对村民及时了解党务村务、办理生活服务事项起着重要的助力。

“来瞧瞧!我们村的‘好蕴来’电商超市。”在富蕴县库尔特乡阿舍勒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内,货架上摆放着日用百货、平价果蔬、新疆农特产品,琳琅满目。平时除了购物的人,还会有很多来寄取快递的村民,党员志愿者会来帮忙,站里总是热热闹闹。

年,阿舍勒村整体由大山里搬迁至距离县城城区7公里处,陆续建起了文化室、村医务室、蔬菜大棚、智能温控大棚、奶制品加工厂、牛羊肉加工厂。为了打通农副产品上行通道,村里以“支部+合作社+电商+农牧民”模式,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让“邮快进村”,打通快递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在新疆,有的村还搭建了“村村享”数字平台,建立了智慧养老E家服务站,打造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为农牧民群众提供“一键呼叫”服务,让百姓有事不出门,干部服务找上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心的纽带。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文化阵地建设是开展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

从昔日的戈壁荒漠到今日的良田万顷,短短几十年间,哈密市伊州区二堡镇奥尔达坎尔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只要走进“乡村记忆馆”,村民就可以通过图文资料、实物陈列、农耕体验、历史情景再现等方式,触摸到跨越的时空。依托“乡村记忆馆”,村党支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以文化凝聚人心。

“以前村里阵地小,现在不一样了,文化阵地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我们喜欢来跳跳舞、唱唱歌,这里越来越热闹。”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中村村民吾斯曼说。村里0多平方米的文化阵地包括便民服务大厅、文化活动室、村史馆等7个功能区,让各族群众在暖心便捷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民族团结。

目前,新疆全区行政村阵地面积平均达到平方米以上,朝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医疗保障、综治服务、议事协调、创新创业、经济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党建综合体发展,推动党组织服务方式由单一转向多元。

“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是这样,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这样。”“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踔厉奋发,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回响天山南北。从金山银水的阿尔泰山到巍峨雄壮的帕米尔高原,从牛羊成群的准噶尔盆地到绿洲环绕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今日的新疆处处升腾着蓬勃的希望。

新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彰显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政治忠诚和政治定力,彰显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在新疆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片片涌动生机的田野、一座座青山环绕的村庄、一排排机器轰鸣的农产品加工车间,释放着崭新的活力,化为跃动的音符,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听乐章。“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八方宾客的传唱声一次次地回荡着。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祝云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