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谈药落地建议新药及时入指南取消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赵为德

新药进得了医保、医院,依旧是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国务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评估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教授告诉记者,应及时将效果良好的创新药及时纳入到临床诊疗指南中去,并根据政策落实适当的药事管理费,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物落地。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医生为患儿注射医保谈判药诺西那生钠。新华社记者林泽贵摄

广东省东莞市钟女士的孩子今年19岁,已经患银屑病近10年,目前在使用新药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该药一次注射2针,一针元,一个月需要注射2针,该药物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但是不在东莞市医疗机构供应目录内。

记者查询发现,司库奇尤单抗针剂年4月在国内上市,该药于年3月1日开始纳入国家医保。记者查询国家医保局国谈药配备机构目录发现,该药暂不在东莞市医疗机构供应内。

新疆阿勒泰市富蕴县血友病患者家属也向记者反映,哥哥患血友病,急需已进入医保的人凝血因子Vlll药物治疗,该药一瓶元,患者一个月需要至少20支,医院能报销50%,医院就可以报销80%,但是医院申请这款药物,医院都回复进不了。目前只医院就诊。

陶红兵认为,医院包含多个原因。首先是在药品零加成的背景下,医院对于药品管理存储等有一定成本,可能会减少对部分药品的采购。

医院控费考核压力影响,医院会控制药品使用。然后是一些高价值创新药使用有一个过程,未及时纳入到临床诊疗指南中,医院和医生不敢轻易使用。

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杨练教授表示,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一起作为谈判药报销的“双通道”政策对于提高药品可及性很有帮助,同时,这也对零售药店如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打通医保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要尽快熟悉各类新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经济性等关键信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用药。”杨练说。

农工党中央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卫健部门应调整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考核机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行为的指导和管理,督促辖区医疗机构合理配备、使用谈判药品;逐步取消不同级别院内药品目录数量上限,医院不得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数量限制为由影响谈判药品落地。

同时,提案中还提到,要结合地方特点增加地方政策落地要点。考虑从大病谈判药转化为医保目录内的乙类药品后,管理方式、审核认定方式、药品供应和药品报销政策等方面的衔接与过渡。医院运用卫生经济评估的手段,对医院现有的药品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设置进退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