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6088710.html
极端高温天气,已经引发了山火、干旱等次生灾害。
文杨维格
近日,西伯利亚等地堆积的冷空气抵达新疆,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多个山区迎来入秋以来首场降雪。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原本绿色的山林披上了一层银装。部分区域降雪厚度超过10厘米,降温至零下4摄氏度。
图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如此“清凉”的天气,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羡慕,因为最近南方各地尤其是长江流域高温不断。对此,中央气象台官微评论“新疆都下雪了,川渝气温还40℃+,上哪儿说理去”。极端高温天气,已经引发了山火、干旱等次生灾害。多地山火频发由于持续高温干旱,8月17日起,重庆市涪陵、南川、江津、大足、铜梁等区相继发生山林火灾。森林消防等应急救援力量持续开展灭火工作,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从四川、湖北调度多架直升机援助涪陵和南川,集中力量扑灭山火。超百人志愿者携装备进山灭火。附近还有不少热心市民自发为灭火筹集物资、出力。头灯、手电、冰块、口罩等物资也陆续运往灭火点。目前火势可控,暂无人员伤亡。
涪陵山火 图源:视频截图
除了重庆,8月21日四川泸州境内也突发了两起山火,其中一起火势已蔓延至贵州赤水境内。赤水市第一时间组织余人驰援合江,同时采取设置隔离带等有关措施,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8月21日晚,各方救援力量已赶赴现场救援,山上群众已安全转移,救援人员正在加紧修建隔离防火带。
为何山火如此频发?重庆市林业局二级巡视员熊忠武介绍,持续高温干旱造成林下林缘草本、灌木以及部分竹林和乔木干枯,加之当前正值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秋收重要时节,烧稻草、烧秸秆、烧荒整地等农事用火集中;连晴高温下进入林区旅游康养、露营等人员增多,特别是周末人员激增,在林内吸烟、野炊、照明等野外违规用火大幅度增加;高温天气下,林区林缘的电信基站、电力线路、油气管线等设施容易发生故障,极易引发火灾。
同时,因高温干旱,森林消防水池、山坪塘等林区水源逐渐干枯,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难以实施“以水灭火”,极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资源安全带来重大损失。
图源:中国新闻网
森林大火较难扑灭,首先是因为往往火势很大,点多面广。森林火灾往往发生在气候干旱、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一些林木富含油脂,积累不少林下可燃物,火借风势往往会很快扩大、扩散。其次,不少森林火灾发生在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为灭火增加了难度。再次,在山区林火可能发生爆燃,特别是在陡坡、山脊、草塘沟等特殊险境地形中,极大增加灭火危险性。此外,山区的气候气象条件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山谷之间的风向变化比较快,对火势发展影响尤其大。干旱给农业带来挑战持续高温必然伴随干旱。今年7至8月,长江流域降雨明显偏少,为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8月以来,江南、江汉、西南地区东部累计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中央气象台于8月20日升级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8月22日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图源:中国气象台
据水利部消息,受高温少雨的天气影响,目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长沙市以下江段及两湖水位为历史同期最低。从卫星图上看,鄱阳湖、洞庭湖都已“瘦成一道闪电”。
立秋前后,正是秋收的关键时期。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指出高温干旱已成为影响南方秋粮丰收的最大威胁。当前旱情仍在发展,高温热害和干旱碰头,造成南方部分地区中稻、夏玉米受灾较重,抗灾救灾形势严峻、任务紧迫。
“焦灼”的茶叶 图源:都市快报
除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在高温下“焦灼”。在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翁家山,翠绿的茶树在高温炙烤下出现泛红,一些茶树的老叶已被晒焦。茶树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是10-25摄氏度,连续的强光照射、高温干旱8-10天,茶树就会出现日灼病。茶农周国强介绍:“这些发红的茶树没被晒死,但是减产是肯定的。”当地茶农介绍,90%茶树都已经被晒干了。不过根据茶树的生长规律,只要保证水分充足,老叶边上还会重新抽出新芽。目前,当地农业部门正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争取人工增雨,减轻旱情带来的影响。第九号台风生成当然,也不是全国都处于高温干旱模式,北京、石家庄近两天就遭遇了一波降水。山西省气象台21日还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石家庄遭遇强降雨 图源:中国气象台
处于高温包围圈的朋友再坚持两三天,转折就要来了。
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已于22日中午前加强为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预计,台风“马鞍”将先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22日傍晚以后将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将于24日凌晨移入南海东北部海面,逐渐向广东沿海靠近,强度继续增强,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级,并将于25日白天在上述沿海登陆。
图源:中国气象台
据最新预报,未来10天,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等地仍多降雨天气,累计降雨日数有5~8天。26日起,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降雨明显增多。各地的高温“持久战”,能否就此落下帷幕?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台、央视新闻、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