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
一座山,一条河,一片“海”,一个“坑”……
勾勒了一座“富蕴”着美景和故事的“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
◆一场地震——“富蕴地震”
年8月11日凌晨发生了一场震撼大地,震惊世界的“富蕴地震”。
震感的范围直径达公里,震波长达两个半小时。
包括英国牛津、加拿大渥太华、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悉尼、北京西山鹫峰和上海徐家汇等国内外数百家地震台都记录了地震的震波图形。
一场地震,是破坏,也是重塑。
正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说,美是无法人造的,是大自然天生赋予的。
劫后重生的可可托海,如凤凰涅槃,峻美、壮美、秀美而凄美。
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
◆一座金山——阿尔泰山
确切的说,是一条山脉,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四国,绵延余公里的山脉。
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是“金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号称“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
位于阿尔泰山地的可可托海矿区是世界著名的三号矿脉,蕴藏着铍、锂、铌、铷,铯等70多种矿产,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稀有金属天然博物馆”。
◆一条银水——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西南,是新疆第二大河流。
额尔齐斯河有别于我国的“大河向东流”,特立独行地“走西北”。
全长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流淌公里后,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汇入鄂毕河,最后注入北冰洋。
这条“国际河流”就在可可托海穿城而过,划出了一条绝美的“额尔齐斯大峡谷”。
峡谷两边号称“一百单八峰”的花岗岩山峰连绵不绝,峰壁圆浑,形态多样,犹如那梁山泊上的“一百单八将”,守护着婀娜的额河。
秋日的晨辉洒在神钟山顶,与峡谷内的杉树、松树、桦树和杨树相辉相映,弹奏起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讲述“阿米尔萨拉”的爱情故事。
◆一片奇“海”——可可苏里
与青海玉树的“可可西里”一字之差,却是风情各异。
可可苏里与伊雷木湖,都是在富蕴地震断裂带上的断陷湖。
湖中大小的浮岛20多个,浮岛之上,芦苇随风摇曳,水鸟欢快地起落在芦苇间。
秋日的夕阳,给芦苇披上了金黄的轻纱薄翼,如果不是远处那隐约的雪山,还有湖边草地上的牛羊和毡房,恍惚中真的会以为自己置身于白洋淀的芦苇荡中,如梦、如幻……
◆一个“圣坑”——三号矿坑。
小代,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导游,一个兵团三代,在娓娓讲述“三号圣坑”的故事时,她的表情是肃穆的、是庄重的。让连日来日夜兼程、追光逐影的我们无不动容、动心、动情。
正如“富蕴”这个地名一样,这个矿区是个聚宝盆。
年,举世闻名的“富蕴地震”让这里的矿产资源浮出世面。一个苏联地质学家,在额尔齐斯河的泥沙里发现了稀有矿石的踪迹,逆流而上,追循到了可可托海。
年,苏联地质队正式进入阿勒泰,发动当地牧民四处采集矿石标本加以收购,经过重重筛选,就有了后来所说的“三号矿坑”。
年,苏联的淘金者们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可可托海,硬生生掏出一个令人扼腕的大坑。
此后十年,善良而近乎愚昧的中国人,目睹着美丽温婉的额尔齐斯这条国际河流,运载着一船船矿石,经布尔津直至苏联。留下的,是货轮烟囱里冒出的一股股黑烟,是连日本人都觊觎的堆积如山的矿渣。
苏联人用三号坑的稀有资源,支撑起了冷战时期最具威慑力的核武装,发展起了与西方媲美的太空航天技术,奠定了至今仍敢跟美国叫板的国防基础。
等中国醒悟过来时,苏却翻脸了。
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回专家,拆走设备,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
年,“伊塔事件”,数万中国边民在挑唆蒙蔽之下,赶着几十万牲畜“投苏外逃”,更是让新疆从国家大后方瞬间变成大前线。
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灾害连连、饥荒遍地。于是,三号圣坑,首当其冲担当“国之重托”,同时为国家的“两弹一星”研制提供重要的元素,成为支撑中国挺直脊梁的中流砥柱。
年,中国提前一年还清了欠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冲天起爆,随后便实现了导弹运载原子弹的实验成功。
年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
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年,高强度开采的三号坑,停采。
现在,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圣坑”,看起来像罗马角斗场,没什么色彩饱和度,但最深处那一抹蓝,却是最闪亮。
我们知道,那是先辈们流下的泪水和汗水。
可可托海,你托起的是一片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史诗!
有句话说得好,旅途中停留是刹那,转身即是天涯。
可可托海让我们看到了永恒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