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富蕴县世界最大的矿坑为中国还外债,

补骨脂针剂 http://pf.39.net/bdfyy/bdfhl/140228/4345633.html

-可可托海-

曾消失在中国地图上

只留下一串“”神秘编码

20世纪30年代,当一位名叫阿牙阔孜拜的牧民,偶然发现位于新疆阿勒泰富蕴县北的可可托海矿床时,他一定未曾想过,这一次的「偶遇」,会引发一场「传奇」。

由于矿藏丰富,品质奇高,这座被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成为了地质学者心中的“圣地”,也成为了国家机密和财富。

年边防通行证BY地球科学情报中心

年8月30日,可可托海矿管局被命名为“矿”。

自此之后的十数年里,由于国防发展需要,可可托海这个名字在中国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一串“”神秘编号。

//////////

可可托海:地质界的“耶路撒冷”

可可托海,用蒙古语来翻译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的丛林”。只是,在这蓝色河湾下,绿色丛林间,矿藏丰富且稀有,让这片弹丸之地被世人所知。

可可托海BY地球科学情报中心

只是,对于这座一经宣传便让无数世人艳羡的矿藏“圣地”,当地的居民们并没有感到惊奇抑或喜悦。

可可托海作为地处阿尔泰山脉中段南麓的小城镇,土生土长的居民们早就听惯了「阿尔泰山七十二条沟,沟沟有黄金」的民间传说。

BY李诺

这并不奇怪,因为“阿尔泰”在蒙古语里边,本就是“金山”的意思。据记载,从汉代到民国时期,就一直有人在山里淘金。

只不过,在国家正式对可可托海矿藏进行挖掘前,可可托海的宝石对于当地人而言,即便再精美,也不过是家家都有的小玩意儿罢了。

绿宝石BY网络

用宝石垫花盆、用宝石砌墙、用宝石垒炉灶、用宝石当玩具……“家里有矿”到习以为常,弃如敝履。

在当时,稍稍有些“远见”的,医院了。据当地居民说,“在可可托海,牧民就医因为没有钱,就可以用路边捡来的宝石代替货币。”

但是,让可可托海的名号享誉世界的,还属它的三号矿坑。

三号坑矿藏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

BY李诺

这座矿脉拥有全球超过半数的矿物种类,世界上已知的矿种有个,三号矿坑便占了86种。最让人叹服的,还是在三号矿坑中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没有的7种稀有元素。

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地质界的「耶路撒冷」和「麦加」。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所需的铍、锂原料,以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中所使用的铯等等,都出自于这里。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BY网络

除了工业价值外,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这些数字无一不在佐证着三号坑同样出产宝石的辉煌。

//////////

为国分忧:名字重现中国版图

然而,即便是对外宣传这是国家的机密和财富,却在这座世界名矿的被发现之初,就让苏联人在此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年,一个名叫西丝尔丝的沙俄学者首先进入阿尔泰山。此后的年里,不断有苏联人前来旅游、探险、考察,他们一点点对阿尔泰山脉的矿藏地图悄悄地进行勾勒。

年,苏联与主政新疆的盛世签订为期50年的《租借新疆锡矿条约》,正式取得在阿尔泰地区的富蕴县、伊犁地区的阿拉套山等地开采锂、钽、铍等有色和稀有金属的权利。

即便在后来盛世军阀与苏联翻脸,尽管特别团团长巴涅科被匪帮枪杀,苏联人依然坚持不懈的计算可可托海和整个阿尔泰的矿产家底。

直到年,苏联与新疆三区民主革命政府签约,得以大规模采矿。

很小时候我就在矿上干活了。苏联人从伊犁、塔城、阿勒泰招来工人挖矿,工人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还有十月革命后逃到阿勒泰的白俄,以及从苏联回国的华侨和一些混血儿。工人们夏天住在帐篷,冬天不得不住进地窝子。工资在被扣掉膳食费用后,余额以苏联布、糖、鞋、烟、茶叶等抵数。作为一位老矿工,莫哈买提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仍是记忆犹新。

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年8月,苏联宣布氢弹试验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很难说与可可托海没有关系。

苏联对于可可托海的独占式开采,止步于新中国成立。

年3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年,矿区全部移交中国独自经营;年,可可托海矿管局被称为“矿”,可可托海的名字消失在中国地图上

然而,“中苏共同开采,中国以资源换技术”的想法并没有能持续多久。

中苏专家讨论BY托海矿务局

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回专家,拆走设备,并让中国限期还款。彼时,正值中国历经“三年自然灾害”最艰苦的那些日子。

为了能积极应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并尽快偿还中国在战争中欠下苏联的债务,稀有矿藏丰富的可可托海,成为偿还那笔巨债的主要地方。

当时的三号坑

在面对还债的巨大压力下,技术匮乏、饥饿和寒冷成为当时可可托海每一个人难以言说的痛。

“除了漫长的严冬令人难熬外,当年物质生活的贫乏也令人难以想像。刚去的10年内没见到商店卖过鸡蛋,也没见到葡萄干,多少年没买到过植物油,每人每年定量供应的带骨肉也就五公斤左右。仅此而已,其它的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曾这样说。

所幸,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不仅加强了我国国防实力,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年,也提前一年还清了欠苏联的全部债务,其中可可托海这座小城镇的矿藏,为国家还清了38%的债务。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当外交部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时,自豪地说道。

只是,可可托海数万人日夜兼程的开采辛劳,经济极度困难的国家在外债还清之日,并没有给到钱物奖励。然而,从万里之外送来的「为国分忧」四个大字,让他们感受到国家重担在肩头的任重道远。

年,可可托海相关文件被解密。这座“沉寂”了十数年的小镇名字,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版图之上。

//////////

不挖矿,做什么?

然而,这座被称为“有色金属摇篮”的、曾经拥有5万人口的繁华小镇,熬过了战争、饥荒一切的苦难,却“败给”了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

曾经的可可托海地处偏远,荒无人烟,一度因为矿藏开采而成为当时新疆最繁华的小镇,有“西部小上海”之称。

在可可托海,我们几乎随时都能听到这个矿区当年的传奇故事,比如这里曾经有医院、最繁华的商场、最先进的各种工业设备,以及最高的工资待遇,以至于周边的姑娘,都以嫁到可可托海为荣。

年11月,三号矿正式关闭。由于矿坑很深,额尔齐斯河水很快就渗了过来,将它淹没成一片湖泊。

曾是一片湖泊的三号坑BY地球科学情报中心

开采矿藏的繁华渐去,可可托海又能做什么呢?

即便是年重新启动3号坑的二期建设,可可托海人依然在困惑着这一个问题。

直至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始打造,解决了这座英雄小镇长久以来的发展困惑。

曾为我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产业做出过重要贡献,还为我国偿还过巨额的外债,被誉为中华民族“英雄矿”、“功勋矿”的三号矿坑:

三号矿坑BY矿山公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